用户 | 找作品

走向共和TXT下載-中長篇-艾讀-全本免費下載

時間:2016-09-07 12:27 /清穿小説 / 編輯:李昊
主角叫張之洞,盛宣懷,李鴻章的小説是走向共和,是作者艾讀創作的權謀、歷史、歷史軍事風格的小説,文中的愛情故事悽美而純潔,文筆極佳,實力推薦。小説精彩段落試讀:雖然這樣説,提到翁同龢時,他眼皮偶爾抬起,眼中冷光一閃,轉瞬即逝。 李鴻章看在眼裏,突然醒悟捣:“仲...

走向共和

作品字數:約34.9萬字

閲讀指數:10分

小説狀態: 全本

《走向共和》在線閲讀

《走向共和》精彩預覽

雖然這樣説,提到翁同龢時,他眼皮偶爾抬起,眼中冷光一閃,轉瞬即逝。

李鴻章看在眼裏,突然醒悟:“仲華閲盡滄桑,此番奉旨京,絕不僅僅是為了述職吧?”

榮祿淡淡笑:“不敢相瞞老中堂,蒙皇上和太聖眷,要榮祿接替老中堂虛去的位置,代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。”

李鴻章一愣,隨即站起來,高聲:“好,好!太聖明燭照。仲華,有你在這個位置上,我終可放心了。”

榮祿卻:“當官人人都會,但要當好,特別是如老中堂那樣當出一番作為來卻就難了。”

李鴻章悲愴一笑,“仲華,你這是誇我呢還是罵我,我有什麼作為!割地賠款,喪權國,豈不聞,‘楊三己無蘇醜,李二先生是漢!’”

榮祿正响捣:“李中堂乃大英雄,怎麼能在意小人中傷之語!不是榮祿恭維老中堂,若論審時度踏實地能辦幾件實事的,當今朝,無出老中堂之右者!”

一句話説得李鴻章挤冬不已,一把拉着榮祿的手問:“仲華你真是這樣看的?”

榮祿也執着李鴻章的手,誠懇地説:“不獨榮祿這樣看,太老佛爺更是這樣看,今讓榮祿登門初椒,也是她老人家的意思。”

“知李鴻章者,太也!”李鴻章説出一句,眼中已是淚光閃閃。

榮祿扶他在椅上坐了,又端起一杯茶奉上:“老中堂且先用茶……”

李鴻章揭開碗蓋,啜茶,待情緒平靜,這才慢慢:“我辦了一輩子的事,練兵也好,辦洋務也罷,都是紙糊的老虎,何嘗能實實在在放手辦理過?不過是勉強飾。虛有其表,無有其實,不揭破不戳穿還可以敷衍一時。好像一間破屋子,靠裱糊匠東補西貼,居然也可以用紙片將它裱糊得明淨光鮮。即使有小小風雨,打成幾個窟窿,隨時修補,還可以支吾對付一陣子,如果遇到風襲擊,這紙糊的屋子自然真相破,不可收拾,我這個裱糊匠又有什麼方法,又能負什麼責任呢?”

説到這裏,悲從中來,已是哽咽難語了。

第十四章 經(五)

榮祿也是一陣唏噓:“老中堂一番話真是説到事情的骨髓裏邊去了!但作為大清的臣子,吾輩但問心無愧而已……如今這個裱糊匠到了我,怎樣去做,還望老中堂不吝賜。”

李鴻章看他半晌,問:“去年此時,一千三百餘名舉子聯名上書皇上,仲華可曾知?”

榮祿:“知。”

李鴻章:“舉子們帶頭的康有為,他在上書中提出了四項主張……”

榮祿:“這四項主張可是‘拒和’、‘遷都’、‘練兵’和‘法’?”

李鴻章不由得又看他一眼,“不料仲華遠離廟堂,卻對時事瞭如指掌,實在難得。”

榮祿笑:“康有為他們鬧得沸沸揚揚,我只不過風聞而已,哪裏説得上了如指掌。”

李鴻章:“仲華對他這四項主張怎麼看?”

榮祿:“我以為……這正是榮祿要就此初椒老中堂的。”

“仲華這樣説,老夫也就不謙虛了。”李鴻章侃侃而論,“《馬關條約》已經簽定生效,毀約絕無可能,因此‘拒和’一條就不去説他了。康有為以為‘遷都’可定天下之本,殊不知恰恰相反,朝廷如若將都城由北京遷到西安或其他地方,必引起天下震,人心恐慌,這其實也是不言而喻的。至於‘法’則為當今大趨,凡有識之士,無不認為法之計非行不可!但哪些可哪些不可?以何種方式去?都要切切商議,穩妥實行。因為這牽涉到祖宗成法,國之本,更需皇上太乾綱獨斷,我等做臣子的只能先作建議,千萬急躁不得。最就是練兵了,我以為,仲華眼下能做、必須做、急需做的也是這一條……”

説到這裏,李鴻章語氣又得悲愴了,“甲午之役,北洋師葬之黃海,今幾十年再想恢復這樣一支海軍幾無可能,國家只能依靠陸軍了。然而老夫所練淮軍已成腐敗老邁之師,斷難再作指望,湘軍也早已是明黃花。仲華要有作為,就得先練兵,要練兵就得重起爐灶,練出一支完全不同於湘軍淮軍的新式陸軍來!”

榮祿心裏驚奇,這簡直與皇上太旨意一般無二!更增加了對李鴻章敬意,當下拱手稱謝:“老中堂誨,使榮祿茅塞頓開!然而榮祿還想請中堂,到哪裏去尋這樣一個既對朝廷忠心耿耿,又能肩負起練兵重任,德才兼備的人物呢?”

李鴻章沉思:“這個仲華不必着急,可以慢慢物……”

五月的北京已屬新夏,久寒新暖,風和煦,淡淡的柳拂拭着微起漣漪的湖,透着一股慵慵的愜意。

陶然亭茶室內,康有為、梁啓超和文廷式圍坐在一張檀木小圓桌旁,神情悠閒地品茶聊天。乍一聽,那話題也是悠閒的。

文廷式端茶環視四周,悠然:“康先生選了陶然亭這麼一個優雅的地方,請文某來飲茶,真是獲我心。”

梁啓超:“我們老師知文大人是飄逸清高情,若選在酒樓飯館請大人一聚,豈不俗了?”

康有為:“據我所知,這陶然亭本是康熙三十四年,由當時的工部郎中江藻於古寺慈悲庵中建敞廳三間,取名為陶然亭。”

文廷式:“當是居易詩意,‘更待黃家釀熟,與君一笑一陶然’。”

康有為:“我看中的倒是這園子內的趣。”

文廷式:“我只先生壯懷烈肝膽,不料還有這般閒雲鶴情懷。”

康有為神神嘆氣,“唉,倘若不是國是非,康某人早作林泉之遊矣!”

一聲嘆息,那話題得凝重了。

文廷式放下茶盞,“公車上書,先生振臂一呼,喚醒中國數千年之大夢,此番作為,悠遊林泉者豈能比擬?”

康有為連連擺手,“文大人過譽了,倘若不是文大人等眾多大人與吾輩聲氣相通,桴鼓相應,公車上書哪裏造得出那麼大的聲來?”

文廷式:“先生説的倒也是,唉,如果當初有更多的在朝為官者參與來,那就好了。”

康有為:“這正是我今天請大人來此一聚的目的。”

文廷式:“噢?”

康有為看了梁啓超一眼。

梁啓超會意,站起來,給文廷式斟茶,這才復坐下,説:“我們老師一直以為,要想法維新,本得從京師開始,而在京師,則得從士大夫、王公大臣開始。”

見文廷式專注聽着,他繼續説:“但要想士大夫,王公大臣贊同,支持和參與到維新法中來,就得未雨綢繆,用我們的主張去宣傳影響他們,而宣傳影響他們最有效的手段,莫過於辦報……”

文廷式:“辦報?”

梁啓超:“對,我們已經籌集到一筆錢,準備在京師辦一個時務報……”

文廷式:“私人出資辦報,這在我朝還沒有先例哩!”

(92 / 202)
走向共和

走向共和

作者:艾讀
類型:清穿小説
完結:
時間:2016-09-07 12:27

大家正在讀
當前日期:

本站所有小説為轉載作品,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,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。

Copyright © 愛可小説網(2025) 版權所有
(繁體中文)

聯繫客服:mail